世界热讯:79年纳芩之战,161师重炮犁地,越军在山上连只活老鼠都找不到

2023-05-04 23:57:02 来源:正观历史

脱浪县是越南谅山省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县城设在纳芩镇,位于中国凭祥浦寨口岸9点钟方向约8公里处,越北4号公路从县城贯穿,是谅山与高平之间的重要门户。

纳芩是解放军参战部队最后攻克的县城,战斗规模不大,而且中国军队在作战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但整个作战过程是一边倒的场面,因而成外军了解解放军陆军的经典战例。

脱浪县越军用解放军教他们的军事技术精华,在县城外围构筑了看似坚不可摧的要塞式防御体系,原以为能够在战争后期为黎笋集团挽回一丝颜面。结果,负责攻打纳芩镇的解放军161师采用强攻的办法,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战斗。


【资料图】

有关纳芩镇外围的战斗,有越军参战老兵这样描述:冰雹一样的炮弹覆盖到城西1号高地过后,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原本如诗如画的山上连只活老鼠都找不到了。在炮击中,地面的树木、土石这一切被不断地抛起又不断摔落,石山竟然沉积了一层厚厚的土石、草木碎屑混合物。

人走在被轰炸的阵地,一只脚站稳了,还要两手撑地,才能将深陷的另一只脚给拔出来,才能继续往前走一步。而城西1号高地的遭遇,让其他阵地的士兵彻底放弃了同解放军交手的想法。

战时,防守纳芩镇的越军为脱浪县独立营、纳芩公安屯和部分武装民军,还有从高禄县同登镇逃至此处的越军第12步兵团5营残部,总兵力约为600人。

纳芩镇区三面环山,西南侧为奇穷河,横穿镇区的越北4号公路,到了脱浪县一带,每公里至少有6处大拐弯,镇区方圆3公里之内,处处皆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易守难攻。

早在越法战争时期,北越军队就用解放军教他们的方式,在纳芩镇区周边构筑了严密的永固工事。这些作战工事,充分利用天然屏障,采取愚公移山的笨办法,使每座山、每一处村落都形成一处独立的要塞。

公路、峡谷周边的制高点,即便没有人员把守,都设有备用的机枪射击掩体;峡谷通道两侧修有明暗堡,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迫击炮阵地,堑壕,物资存洞穴或者藏兵洞等。

脱浪越军的战术,完全照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在1951年朝鲜战场上阻击“联合国军”的防御战术,主要是依托山地支撑点,将部队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在特定区域内组织多支防御小分队,部署在各个关键节点。这种防御战术,对进攻一方的侧翼和后勤补给线的威胁非常大,即便是机械化部队,也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3月2日,解放军东线集团基本掌握谅山战场主动权后,担任东线预备队的54军161师抽身攻打谅山市西北侧29公里处的纳芩镇。

受领攻打纳芩镇作战任务后,161师指挥部在师长赵国斌的指挥下,于2日下午1点半左右召集排级以上干部召开作战会议。为了破解越军占据的地形优势,161师沿用了55军的大炮上刺刀打法。

大致计划为:以师直属炮兵团和加强部队的54军直属炮兵团为主力,集中重型火炮的火力,摧毁越军山地支撑点;使用步兵轻便炮火摧毁重型炮火难以摧毁的越军火力点,步兵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炮兵阵地和炮火侦察兵的安全。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倘若将防御战视为盾牌,将攻坚战视为长矛,那么,纳芩攻坚战则是解放军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因为纳芩镇越军完全是使用解放军教他们的方式与解放军对抗,这仗确实不太好打。

为了降低不必要的伤亡,161师指挥部决定由重炮群指挥连副连长陈德瑞率领炮兵侦察部队兵分两路,沿越北4号公路两侧向纳芩镇一路搜索前进,遇到越军布设的雷区、陷阱、野战工事或者观察岗哨,直接引导重炮部队实施大规模炮火急袭,因为炮兵部队刚在同登镇一带缴获了许多各式火炮和配套炮弹。

为了保障炮兵侦察部队的安全,由481团(欠3营,配属482团3营)、483团并肩突击。步兵团也是由轻便炮兵部队和侦察排担任前卫部队。

3月3日凌晨4点左右,481团参战各单位在我军控制的昆塔村西北侧高地集结,483团参战各部在那骄西侧无名高地集结。早上10点,481团3营进至同登镇班庄村一带,担任师预备队。重炮部队也在距离纳芩镇约8公里的班庄村一带构筑射击阵地。

由于此前位于班庄村西侧的脱浪县越军目睹了55军165师重创越军第3步兵师12团5营的战斗,此处越军不得不将防御重点设在纳芩镇区周边,同登镇班庄村至纳芩城西1号高地的路段,只有少量越军耳目,使得481团和483团的进攻变得比较顺利。

3日早上8点30分左右,161师重炮群根据前线侦察兵的报告,累计对班庄村通往纳芩镇的4号公路沿线发射大口径炮弹1199发。重炮所到之处,房屋变废墟、山石坍塌,越军地表阵地被夷为平地。加上前卫步兵也不断使用60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等轻便炮火轰炸越军阵地,南北两路突击队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3日下午3点左右,2个步兵团抵近纳芩镇东南侧和东北侧1号和2号高地。一路上,2个步兵团共计找到51具越军尸体,俘虏3人,自身仅伤1人。

在攻打城西1号高地过程中,后方重炮群再次根据炮火侦察兵提供的坐标,对着高地表面阵地实施了猛烈轰炸,然而,该高地是一处苏制KPV14.5mm高射机枪阵地,射击工事多为利用天然洞穴改造成的斜射暗堡,火力集中在4号公路一处大拐弯,解放军的重炮只是摧毁了地表工事。

481团在团长刘连学的指挥下,经过仔细侦察发现,防守1号高地的是越南脱浪县军事指挥部下辖的民兵14.5毫米女子高射机枪连。

为了一举击溃1号高地之敌,481团在重炮轰炸之后,迅速派出1个82无后坐力炮排、40火箭筒排、60迫击炮排,还有1个临时组建的榴弹枪排,4个56式轻机枪组,对着1号高地实施四面夹击,部队将此前在同登镇一带缴获的大量炮弹,倾泻在高地上。

越军女兵以为,躲在洞口向下倾斜的石洞里,就能躲过解放军的炮击,没想到,她们都没见到解放军的身影,炮弹就一颗接一颗地钻进洞里爆炸,一下子死伤30余人,侥幸躲过这次炮火打击的人员迅速逃离阵地,沿着4号公路往纳芩镇溃逃。

炮火开路

攻占城西1号高地后,483团前卫营也控制了没有越军防守的2号高地。随后,2个步兵团呼叫重炮部队对着纳芩镇区实施长达5分钟的炮火急袭,再动用步兵轻便炮火向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炸,最后步兵打扫战场。

只可惜,我方的炮火太猛烈,整个纳芩镇区的越军都跑光了,攻坚部队只好就地组织防御,于4日上午才开始对县城周边山林实施挖地鼠山林清剿作战。在多日清剿作战中,161师再毙敌46人,俘虏1人。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161师在攻打纳芩镇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出我军穿插包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传统战术,一开始就动用军级炮兵群对着敌军阵地狂轰滥炸,实际上是打草惊蛇,因此歼敌数量较少。

殊不知,这场攻坚战却成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机械化部队研究解放军山地战术的经典战例。

在作战过程中,161师充分发挥出了我军炮火优势,避免同越军在步枪有效射程内交火,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同时,动用军、师两级重炮部队摧毁了敌人坚固的野战工事,再用步兵轻便炮火摧毁重炮射击死角中的工事,有效破解了敌人的地形优势,紧紧是用手中的各式火炮,就打出了陆空协同大兵团作战的闪击战效果。

善于打山地游击战的越军离开了坚固的坑道工事,重型武器带不走,只能携带一些轻火器,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很难对我军构成致命威胁。

但还有一点是外军一直弄不明白的是,161师2个步兵团将近6000人的兵力,是如何以极小的伤亡攻占纳芩要塞的。

其实,我军英勇作战密不可分,首批参战部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打得一线、二线越军闻风丧胆。同登镇、谅山市、高平市这些越军重兵把守的要塞城镇都守不住,攻克处在南集团和东集团包围圈中的纳芩镇自然不在话下。

纳芩镇越军深知大势已去,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不敢应战。在161师兵临城下前,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161师在攻打纳芩镇过程中,伤亡非常小。

还有一点就是,161师各部通过汲取其他兄弟部队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充分用我军的炮火优势去打击越军的兵力劣势,每次攻击越军一处据点,都采用远程近程炮火四面突袭的方式,越军寡不敌众,自然无力招架。

关键词:

上一篇:5月4日大公司动向追踪:两银行发布公告,著名金融专家因病逝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否认美国上市计划 全球通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